二战时期苏德战场上,朱可夫和曼施坦因是苏德双方指挥水准的代表,那么两人之间谁更胜一筹,一直以来是没有定论的,个人认为两人还是有差别的,给他们的定位是,战略方面,曼施坦因强于朱可夫,战术方面,朱可夫强于如曼施坦因,看看斯大林格勒城下曼帅的解围攻势,和莫斯科城下朱可夫指挥的反击就能很好的理解。
在百万兵力规模的大战中,朱可夫的表现远比曼施坦因要好,列宁格勒、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朱可夫的表现都堪称完美,其中的任何一场战役失败,都是苏联无法承受的,包括后来的库尔斯克、巴格拉集昂这些大战役,朱可夫的处理都很到位。
当然曼施坦因的战术水平也非常高,克里米亚会战和哈尔科夫反击就是例子。他在战术上的问题是军事冒险主义,结果是乌克兰战役交换比好看但是丢了,感觉战术上德国最好的是伦德施泰特,很早就看出来肯定会输,他唯一一个建议希特勒1942年进攻莫斯科的将领。避免冬天,后勤也更充分,其实在吃掉维亚济马和布良斯克两大包围圈后马上就地防御最好。
其实二战时期,德国军官团普遍有个大问题,不掂量一下自己的实力。老毛奇有句“名言”,在战术的胜利面前,战略哑口无言。这破话适用于普奥和普法战争,因为奥受和法鸡当时既没有普遍征兵制也没有重视铁路,普鲁士捡了便宜。可是以后,大家都一个起跑线,你再想速战速决就难了。老毛奇晚年是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他认为如果有大战争,德国一定要避免东西两边一起怼。要一边主要防守才行。后世的德国军官团显然太飘了。
曼施坦因被后人诟病的原因之一就是,其在解救被困第六集团军的表现上,很多人都认为保卢斯是给曼施坦因背黑锅,是曼施坦因让保卢斯死守斯大林格勒,并拒绝了保卢斯的突围请求。
战后,保卢斯没有给自己正名,曼施坦因战后立刻写下自传,并在1955年出版了《失去的胜利》,把斯大林格勒的责任全推的保卢斯身上。保卢斯1953年才获释前往东德,57年就去世了,一直没机会在西方世界出版自传或者回忆录给自己正名。他的儿子以及家人背负这个沉重的骂名,一直试图给父亲洗脱罪名,让曼粉中伤,1970年用手枪离开了这个世界。因为这些事,曼施坦因的名声也不是那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