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了吗?-ZhiDaolema.com
资讯、健康、教育、创业、旅行

申通站队阿里背后:横看为进,竖看为退

继各大实体商超高调选站“双马”新零售阵后,物流业内也掀起新一阵“站队”之嚣。

2019年3月11日, 申通快递 官宣获得 阿里巴巴 46.6亿元入股资金,首度打破媒体对申通快递创业初期留下的“双方理念不同,非阿里阵营”之论,正式成为阿里物流阵中的一员。此消息一出,业内便引起一片哗然。

至于申通对阿里在合作态度上的反差,用这句商场上永垂不朽的经典名句“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来解释,最适合不过。

但话说回来,阿里与申通的此次合作,除了双方有利可图被关注外,申通的新变动对未来的影响也值得探讨。毕竟,近年来阿里在物流领域的布局力度越来越大、越来越深,让物流企业们的神经更加紧绷。加上各路玩家的迅猛发力,作为物流业中曾经的王者,申通能否凭阿里之“力”在市场的变化中重新拾回昔日辉煌,这既让人好奇,也让人生疑。

阿里、申通联盟,双赢阵掀热潮

电商巨头阿里通过投资申通子公司,成功持有申通14.65%股权,意味着阿里和申通正式统一战线,成为盟友。对于电商业巨头与物流业巨头这两个具有高融合度企业的联盟,业内掀起了新的热潮。“顺丰慌了”、“物流变天”等声音随之泛起,好生热闹。

暂且先不论申通、阿里此次联盟,对其他物流企业有什么影响,就阿里、申通而言,意义是显著的。资料显示,2018年快递业务量达到了505亿件,其中, 阿里巴巴 以58.2%市场份额占据中国电商零售市场首位。

由以上数据可知,阿里输出的快递业务已占据了市场大部分份额,稳坐龙头之位。但具有庞大电商交易体系的阿里,物流体系却较为薄弱,其大多数快递业务都是依靠外来物流企业带动运营。曾经轰轰烈烈的阿里顺丰对撕,邮政劝和事件,便是最好的证明之一。如今,阿里多拉一个物流企业做盟友,就可缩短物流板块上的短板,缓解被物流企业牵制的焦虑,不失为一件好事。

阿里电商业务中强大的交易量加大了其在物流方面的成本压力,为降低物流成本,阿里在去年5月份的杭州 菜鸟网络 物流大会上便已立下标杆,明确表示将全力以赴建设国家智能物流骨干网。今年申通的加入,让阿里加快了智能物流的建设步伐,让其离实现15%到5%的成本压缩目标又进了一步。

同样的道理,此次联盟对于申通亦是一次拔高市场地位的驱动力与好时机。一方面,作为电商巨头的阿里,掌握了海量与客户行为相关的大数据,这些数据能让申通准确把握消费者需求动向,及时整改企业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力。最重要的是,还能从消费者的身上挖掘出新商机,打造企业新壁垒,提高实现差异化超车的机率。

另一方面,申通近年来正积极由加盟制向转运中心直营制转型、力建一体化服务模式,而模式重组和产业升级意味着申通需要雄厚的资金和过硬的技术来支撑模式过渡,据悉申通对于这些基础设施的投资2018年便已花费14.95亿元。而申通在获得了阿里的融资之后,阿里身后的资金力和技术力就如同可助申通登高造极的“洪荒之力”,恰到好处。

这样看来,阿里与申通的联盟是双赢,的确让人兴奋。不过,回过头来看看申通的转变,会发现申通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选择融资,并享受股票连续两日涨停等利好时,无形中也将自己“落后”的原因展露出来了。

申通获巨资横似为进,竖看为“退”买单

阿里与申通的缘分,得从2010年开始追溯。据掌链传媒报道,当年 马云 便有意向申通抛出“签订排他协议入股”的橄榄枝,不过,申通负责人陈德军当时便给予了拒绝的答复。

就连在菜鸟创立初期,申通负责人也表示出“申通和菜鸟理念完全不同,投资菜鸟只是给面子”的拒绝态度。这也因此有了“申通非阿里阵营”的快递江湖“传言”。

如今,时过境迁。今日阿里非昔日阿里,今日申通也非昔日申通。此次联盟的达成,其实也将申通态度从拒绝到“屈服”的360度大转变展现得淋漓尽致。那么,申通是如何“丢”了这份拒绝的勇气?

1998年,年仅5岁的申通因创始人遭遇意外,管理层出走,公司陷入四分五裂危机。紧急之下,申通一改常态,推出末端只需向总部缴费即可加盟的新制度和烧钱补贴的低价运营策略,成功抢占了市场先机并凭此一路 扶摇直上 多年。资料显示,申通在2010年成功拿下超过20%的市场占有率,并稳居龙头之位十多年。

但正所谓,成也何萧,败也何萧。从申通门下出来的管理层,都相继建立了韵达、中通、圆通、百世等物流企业,物流业也随着入局者的增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尤其是在2010年以来,快递市场进入增长率年均57%的高速发展期。市场急速变异,对企业们的更新迭代力,考验愈加严酷。

而加盟制使总部话语权被削弱、重资产运营让盈利减少的申通,因运营模式和资金限制,更新迭代速度慢,扩张速度无法与市场发展步伐同步,在2014年开始渐被拉开了差距。随着申通的重资产优势失效,运营力被越甩越远,整体服务和收入出现下滑,最后只能拱手让出“行业第一”之位。

资料显示,2010年,申通以超过20%的市占率,超过16%的顺丰、15%的圆通、不到10%的韵达和中通,稳居行业第一。截止2018年上半年,申通市占率下降至为9.3%,被16.8%的中通、13.6%的韵达和12.7%的圆通超越。

可以见得,选择攀高枝更多是申通的无奈之举。但从另一个层面而言,是申通的觉醒与反击。据悉,申通为夺回失去的领土权与话语权,2016年开始重金收购旗下15组加盟中转商的资产,以调整内部结构。

格局生变,申通胜算有几何?

如今,觉醒的申通开始增资塑形,阿里物流顺势扩容。阿里物流之位再攀升,让“伤痕累累”的顺丰、升级中的京东、变成通达系“钉子户”的韵达等玩家的神经陷入高度绷紧状态。

再加上,跃升成国内第二大电商平台的拼多多,对物流的依赖性越来越大,为顺势而上,其也已经在物流上有了新动作,物流业内格局生变将是水到渠成之事。那么,获得阿里投资后的申通,胜算能有几何呢?

说起来,申通完善和升级内部机制有益于企业顺应市场发展潮流,降低成本,提高利润,是明智之举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之举。不过,申通想要缩小差距,完成反超,还需要一段时间去探索并适应。

毕竟,企业间的进展是双向运动,而非单向运动。申通在试图缩短与顺丰、京东和通达系间的差距时,其他企业也在加快步伐,积极求进,拉开与其他企业间的差距。

就拿顺丰来说,在经历去年市值大蒸发、净利润下滑、电商难成型等阵痛后,顺丰开始在重货快运、冷链、多式联运、国际物流等物流业务领域上斥巨资聚焦,将企业优势向多业务延伸,以优先抢占业内资源。

更值得一提的是,阿里的技术、大数据、影响力等优势,并不具有唯一性。同为阿里盟友的申通、中通和百世汇通,自然也都与申通一同共享阿里资源。这也就说明了一点,阿里之力对于申通的确有提效之用,但其想要借此实现弯道超车,还需将资源利用率达到新的高度,也就是将资源从非唯一性变成唯一性,这样阿里之力对申通才具真正的差异化优势。

因此,申通想要快速重回业内第一,仅凭外力还远远不够,还需找到一个好的切入点作为内力,里应外合才能将申通这艘陈舟推向大海。

抓住AI,申通或能搭好“过河桥 ”

曾声称不做物流的阿里,早已“变”了。凭借“投投投”,其已与业内几大巨头企业成为战友,对物流业的影响力已凝聚成一股驱动力。从阿里去年表明“上千亿不够就投资几千亿建智能物流骨干网”的强硬态度,也映射出未来物流企业间的一个比拼点:智能物流。

众所 周知 ,近年来人工智能、5G等技术持续突破,在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等各大环节都有了进展性的应用,这给予了物流企业从人工化向智能化转型的可能。

资料显示,智能物流装备与下游行业密切相关,几乎覆盖全部工业制造领域,预计2019年市场规模将破千亿。但因人工智能与物流业还处于磨合期,千亿级别的市场还处于初步开发期,也还未有智能物流企业从中展露出头角。就拿日前作为国内首个推出5G智能物流示范园区的京东来说,其也才刚踏入探索期。

可见,引入AI等技术,将物流智能化,这对于正在寻找突破点的申通而言,是一个实现弯道超车的机会。

再者,伴随着人力成本、仓库用地、办公租金等成本正与日俱增,缩减成本成为物流企业们亟待解决的难题。而利用AI技术,能缩减中间成本,给予了企业成功缓解成本压力的新可能。这与正从重资产模式转向轻资产模式转型的申通发展走势相一致。两者相融,想必会出现不少意外的惊喜。

AI技术的引入,除了能降低成本外,还可提高运输、配送等效率,有利于申通治愈先前留下服务不佳的“后遗症”。毕竟,当下各企业间的服务都已普遍同质化,如24小时达、次日达等。因此,人工智能衍生出的差异化服务将成为物流企业们末端新的比拼点。

所以说,物流业的前景依旧可观,在阿里的支持下,申通多了几分重回巅峰的可能。但前提是,申通得在此基础上,挖掘出新的致胜点。无论是运用模式也好,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也罢,走好每一步,充分利用可利用资源,实现边际效应最大化,谨慎走好每一步,申通或能从小超车,到实现大超车。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