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 3 月,西雅图。
一架崭新的波音 737 MAX 7 披着午后太阳的炫光,完成了首次试飞,即将降落于波音机场。
降落成功后,一名在场的项目负责人眉飞色舞道:
「我们今天见证了 737 MAX 7 的出色试飞表现!它完全符合我们当初的设计目标,相信我们的客户一定会喜欢的!」
作为波音 737 MAX 家族中第三个成员,MAX 7 的成功试飞让一切看起来都如此美好。
以至于在场的一些媒体和波音工作人员,都不禁对着眼前这个金属巨物发怔。
也许他们是畅想着,作为「美国百年老字号」,波音将如何靠此实现 Great Again 吧。
然而他们没有想到,原本应是「天之骄子」的波音 737 MAX 系列,随着两件严重空难事故的持续发酵,居然会在一夜之间成为全球的「空中噩梦」。
美国百年骄傲,如今毁于一旦?
说起波音公司(The Boeing Company),也许你不知道他是美国的百年骄傲,但你一定听过「波音 747」的名号。
毕竟波音 747 这辆「巨无霸」是波音公司的成名作,历年都是美国总统空军一号的备选机型。
凭借当年 747 在市场强劲表现和官方扶持,波音公司如今已是全球最大的民航飞机制造商之一。
在 747 这种「宽体机」上取得成功后,波音开始把目光转移到更有市场价值的「窄体机」。
于是专为中短途航程而设的波音 737 出现了。
说到这里,波音也许会很自豪——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波音 737 一直霸占着「民航史上最畅销的客机」的称号。
毕竟自 1967 年起,波音已生产超过 10000 架该系列机型,销售和使用区域更是布满全球。
据去年的官方财报显示:2018 年波音公司全年收入总额达到 1011 亿美元。
这主要得益于全球范围内飞机交易量的增长,因此其表现也远超华尔街预期。
(第三代部分机型造价表)
而这次出事的 737 Max 系列客机,自然也被寄予 19 年营收厚望。
作为第四世代机型,737 MAX 系列最大特点在于新型发动机带来的优化。
它不仅能提升 10%~12% 输出效率,产生的噪音更是降低了 40%。
说人话版本就是:既能为乘客提供更安静的飞行体验,又能替航空公司省油。双赢的体验,大家当然都买买买了!
所以 MAX 系列尚未落地就已成抢手货——早在 2013 年就已接到约 800 架的预约订单。
到了 2018 年 10 月波音更是直接承认:全球待交付的 MAX 系列订单已高达约 4700 架。
如果忽略具体型号,每架造价按 1 亿美元均价来算的话——737 MAX 系列预计至少能为波音带来 4700 亿美元的订单金额。
一方面 MAX 系列的全球订单量如此之大,带来了天文数字般营收金额。
但另一方面却是:在不到半年内,该机型相继发生了「狮航」和「埃航」两次严重事故,造成近 300 多人的伤亡。
在空难中失去的人命面前,再多的数字都是无用的。
这究竟是人为因素,还是软件或硬件的原因?去年的狮航空难至今仍未有一个能让公众满意的定论。
重点是加上最近的「埃航空难」,两次事故均发生在起飞后 15 分钟内——而且两架出事飞机交付使用期均不满一年,几乎可以说是全新状态。
种种迹象都把矛头指向 MAX 系列自身的缺陷,这对波音的公众形象无疑是雪上加霜。
多年的商业竞争对手,竟然殊途同路?
波音 737 MAX 系列最终的命运如何,暂时还不好说。
但在「空客」看来(空中客车工业公司 Airbus),波音不仅模仿自己的套路,还把自己「作死」那一套都学去了。
从上世纪 7、80 年代起,从宽体机到窄体机,波音和空客一直在相爱相杀。
空客这头推出 A300,隔壁波音就出 767。玩得就是一对一模仿,看谁能更快抢到更多市场份额。
所以今天波音 737 Max 系列的出现,很难说没有当年空客 A320 neo 的一份「功劳」。
得益于搭载了当年先进的「普惠 PW1000G」发动机,空客 A320 neo 比竞争机型能提供更长的飞行里程,还更省油,货运能力也更出色。
自 2010 年空客官宣 A320neo 后,就已经收到超过 1500 架预约订单,一时间抢尽波音风头。
截止 17 年,A320neo 系列的订单数约有 5000 多单,但最终交付实际使用数仅有 136 架。
为什么?
原因就是搭载的发动机上存在设计缺陷,在全球范围内,A320neo 接连出现各种引擎故障。
最终全球多家航空公司不得不对其采取停飞措施,这间接也让波音 737 MAX 系列后来居上。
谁能想到,这两个多年劲敌最终竟然踩进同一个坑里。
与其说是意外,波音也是在”谋财害命”
「既然波音出事了,那么是不是空客的飞机更安全?」
说句实在话,这很难说。
首先我们不妨看看这张「波音机型发展史」表格:
(图源果壳网)
尤其注意 737 机型的数据,每一代新机型的事故损失和死亡人数,其实较上一代都有很大程度的减少,只是这些教训的代价太贵了。
但是学霸君觉得这些代价原本是可以避免的,知乎上这位@ leon 朋友的观点很对:(内容有删减)
一方面,波音站在自家 737 过去的成功上企图「吃老本」,结果在 MAX 系列的安全性、操控性等研发细节上疏忽大意,最终为空难事故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另一方面,波音在事故发生后也没有积极应对。事故家属和相关政府,最后得到的只有一份操作说明书。
试问波音公司如何还有底气喊出那句「737 MAX是一款安全的飞机」的声明?
不管是波音还是空客,亦或是作为旁观者的个人,在人命面前,应该保持一颗警惕且敬重之心。
愿逝者安息。
想要了解有趣有料的数码资讯,手机深度评测,数码选购要点等相关文章,动动手指,点击关注我们。避坑的事交给我们来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