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翟天临一句“知网是什么?”便被网友扒出了论文造假的黑历史,随即到手的博士学位也被取消。后来,中科大博士失联一案,又让广大网友纷纷猜测博士背后巨大的压力。这两个极端的现象也让小编有点糊涂了,博士到底难不难呢?
我们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本科,研究生,博士。如果要完整的读下来,三分之一的人生就都要在校园里度过。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在学校上课,还要报辅导班,兴趣班,面临巨大的考试压力,从本科开始,如果论文不过,毕业就遥遥无期,并且也不一定能找到满意的工作。这里面不仅有自己的辛酸,背后更是整个家庭的付出。
这时,有的小伙伴可能会想,如果在古代,也会这么辛苦吗?我们的本科硕士到博士,与科举考试相比,哪个更难呢?
古代的状元也是很不容易的,要在N年寒窗苦读中,经过童试、乡试、会试、殿试等各种考试,像打怪兽升级一样通过层层考验,最后在金銮殿里接受皇帝的亲自考试,才能把状元的桂冠戴在头上。
虽说,古代的科举不容易,但却也是改变命运的途径之一,因为不管你是身处高位还是平民子弟,大家在一个起跑线评判,所以在科举前的学习大家复出的努力,都是同样的。
按照一般的说法,童试出童生,相当于如今的高中生。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明清的科举制度,凡是习举业的读书人,不管年龄大小,在未考取生员(秀才)以上功名之前,须参加童子试,考取称为童生;童生不好考,根据明朝史书记载,只有通过了县试(五场)、府试(五场)考核的学子才能被称作童生,成为童生方有资格参加院试,成绩佼佼者才能成为秀才,取得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
秀才相当于本科生
成为童生后可以参加一场院考,最后得中的就是秀才。秀才的名额有限,按照县级的经济规模、重要性、人口。每年录取的秀才约占人口的6/10万。目前,我国每年录取博士7.5万人约占人口的5/10万;可见当时秀才的稀缺度不亚于现在的博士啊!
举人相当于硕士
有了秀才身份,便可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乡试是省里的考试,试题由皇帝亲定,监考官也是皇帝从中央任命,淘汰率将近90%,考上了称为举人。举人累考不上进士,就可以在吏部备案,有合适的坑位就可以去当官;就算不出仕,也能享受国家津贴,还可以荫庇他人免税免徭役,雍正以前大概可以免100-200亩的地税,十几户的徭役。
进士相当于博士
做了举人,便有资格参加三年一次的会试。会试考场设在北京顺天府贡院,共试三场,每场三天,连考九天,淘汰率在90%以上,通过考试的人取得“贡士”称号,也就是“进士”。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通过殿试以定甲第。一甲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探花。直接进入翰林院,地位与难度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