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王妮
平日门诊经常遇到一些孕妇,产检一切正常,却要求开病假。他们的原因很简单,我是孕妇,家里人都说我需要多躺着少动……
还有一些孕妇,尤其是临近预产期还没有任何产兆的孕妇,经常会说,医生,我怎么还没有动静啊,我今天都爬了19楼啦,还走路X公里,都说多运动有利于生产,我就差去跑步啦,怎么我一点动静都没有啊?
那么,怀孕了到底是该多躺少动还是该多运动呢?哪些运动是适合孕妇的?
其实孕妇应该适当运动,过少或者过多运动对孕妇来说都是不利的。
孕期体重增长过快可增加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肥胖等的发生率。孕期适当运动不仅能帮助孕妇合理控制体重,防止因体重增加过快导致的并发症,还可以防止胎儿过大导致的远期并发症。
而且,孕期适度的运动增加了腹肌、腰背肌和盆底肌的张力和弹性,使得关节、韧带松弛柔软,分娩时有利于胎儿通过产道,有助于自然分娩。
适合孕妇的运动有哪些?
适合孕妇的运动有很多,如散步、慢走、广播操、短距离骑自行车等等常规运动,但最近几年,几种新兴的运动方式引起人们的注意,那么,孕妇可以做哪些运动呢?做这些运动有什么好处和注意事项呢?
1、孕妇体操:
可以缓解孕期腰酸、背痛等不适,减轻母体妊娠水肿和合并症,并可以增加胎盘灌注量、改善胎盘功能,减少胎儿宫内缺氧的发生,在分娩时更好扩展产道,有利于胎儿娩出。但做操时,需要动作轻柔,运动量以不引起疲劳感觉为宜。
2、孕妇瑜伽:
孕妇瑜伽训练可使得孕妇身体、心智和精神平和协调。但是,瑜伽本身对练习者的要求比较高,瑜伽也有很多高难度的姿势和动作,不同的瑜伽有不同的练习方法。
孕妇在妊娠不同阶段应该选择不同的练习方法,因此,一定要在专业瑜伽老师指导下训练,在训练过程中一旦出现任何不适,均应该立即停止动作。
训练时不可过于用力压腹部,每做完一个姿势均应该放松至心跳、呼吸恢复正常后再进行下一个姿势训练。
3、水中运动:
包括游泳、水中体操、行走、滑水等。孕妇水中运动对孕妇自身和胎儿都有很多好处,孕妇水中运动时,沉重的子宫受到浮力的支托,减轻腰部肌肉和背部肌肉的负担,还可以减少胎儿对直肠的压迫。
水中运动时,水对胸廓的压力使得呼吸动作加强,能够明显增加肺活量;水的导热性比空气大,在水中活动比陆地上活动消耗能量多,在水中体位的变化使得关节、韧带、肌肉得到充分伸展、锻炼,有利于顺产。
但是水中运动可能会导致感染、摔跤、溺水等风险,因此,开展水中运动前要有周密的计划和安排,如请妇产科医生对孕妇进行筛选和指导,由医师和教练一起制定适应症、禁忌症和水中运动的注意事项等。
孕妇运动前后进行血压、脉搏、体温以及胎心的监测,水中运动时最好有专业的妇幼保健医生在旁边保驾护航,确保母子安全。
哪些情况下该停止运动?
1、阴道出血:
孕期阴道出血可能是先兆临产、先兆早产,甚至是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的表现,因此,无论妊娠任何时期,出现阴道出血均应该停止正在进行的运动,前往医院检查处理;
2、运动前呼吸困难:
正常情况下,运动强度较大时,大多数人会出现呼吸急促甚至喘息,但是,若在开始运动前便出现呼吸困难,属于病理情况,应该暂停运动计划,立即就医;
3、头晕、头疼等症状要注意:
当你出现头晕、头疼、恶心、呕吐、胸痛等不适时,不要想着它们跟肚子距离很远就放松警惕,最应该做的是立即停止运动,迅速就医;
4、腹痛:
出现腹痛时,很多孕妇会以为是运动过量引起,常常仅仅暂停运动却不及时就医,实际上,正常运动不会引起腹痛,腹痛可能是先兆流产、先兆早产或者先兆临产甚至胎盘早剥等的表现,因此,必须立即就医;
5、胎动异常:
胎动异常可能是胎儿缺氧的一种表现,无论何时出现胎动异常均需及时就医;
6、胎膜早破:
运动过程中出现阴道流液可疑或者确定胎膜早破也应该及时就医。
这些孕妇才应该多躺少动?
1、宫颈机能不全:
宫颈技能不全患者容易发生复发性流产,这类患者孕期多数需要宫颈环扎,建议多躺少动,甚至绝对卧床休息;
2、胎盘位置异常:
胎盘位置低甚至胎盘附着于宫颈内口的患者,应该多休息,防止诱发宫缩导致产前出血;
3、先兆早产高危人群:
孕晚期有频繁宫缩或者有临床证据证实有先兆早产嫌疑的孕妇,应该多躺少动,防止早产;
4、有心脏病等限制运动的疾病:
有心脏病等需要限制活动的合并症时,孕妇应尽量减少运动,注意休息。
孕晚期适当走动有利于生产,但是过于剧烈的运动可能引起孕妇疲惫不利于生产,而且可能诱发胎膜早破甚至胎盘早剥,因此不可自行增加运动量。此外,孕晚期因增大的子宫影响视线,建议孕妇最好不要一个人走路下楼梯,防止踩空摔跤。
参考资料:
1、《妇产科学》第九版 谢幸 孔北华 段涛主编。
2、瑜伽训练对孕妇体重和分娩结局的影响,值敏,护理研究,2013年10月第27卷第10期中旬版
3、孕妇水中运动的可行性,马梅英 王丽萍 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上海),中国妇幼保健2007年第22卷
4、孕妇运动对孕妇及胎儿影响的研究进展,丁文香,护理研究,2005年11月第19卷第11期下旬版
本文为春雨医生原创作品,授权新浪健康养生发布,如需转载请联系春雨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