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了吗?-ZhiDaolema.com
资讯、健康、教育、创业、旅行

近半数中小学生父母会一边玩手机一边和孩子讲话

  不久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新航道家庭教育研究院、新家庭教育研究院联合美国、日本、韩国的研究机构,开展了网络时代亲子关系的比较研究。10月27日,在中国教育学会主办的2018家庭教育学术年会(苏州)上,课题组正式发布了《中美日韩“网络时代亲子关系的对比研究报告”》。以下是报告的部分内容。

  亲子关系对于中小学生社会化有着重要作用,亲子关系的质量有赖于父母与孩子的交流、互动以及相互认同。《中美日韩网络时代亲子关系的对比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中国中小学生和父母交流频率最低,交流首要话题是学习。听孩子倾述烦恼的中国父母最少。近半数中国中小学生父母有一边玩手机一边和孩子讲话的情形。57.5%中国中小学生曾在上网查资料时被父母误解为玩游戏。

  这项研究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新航道家庭教育研究院、新家庭教育研究院、美国BuzzHunter公司、日本国立青少年教育振兴机构和韩国青少年政策研究院等四个国家的多个青少年研究机构联合进行。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四个国家用同样的问卷同步实施调查,调查对象为小学五年级、六年级和初一、初二年级阶段在校学生,分别有4170名中国中小学生、2017名美国中小学生、2272名日本中小学生和1936名韩国中小学生完成了调查问卷。其中,中国在北京市、江苏省南京市、四川省成都市、湖南省常德市、辽宁省辽阳市、陕西省宝鸡市等6个城市进行了问卷调查。

  中国中小学生和父母交流频率最低,

  首要话题是学习

  亲子交流具有日常性,交流频率对亲子关系有着重要意义。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步入青春期的孩子更多地以言语交流的方式与父母互动。本次调查发现,92.2%的中国中小学生平时经常或有时和父母聊天,在四个国家中比例最低,其他三国分别比中国高4-6个百分点。具体来说,平时经常和父母聊天的中国学生只有57.7%,不到六成,其他三国分别比中国高21-24个百分点。7.8%的中国中小学生平时和父母不太聊天或不聊天,比其他三国高3-6个百分点。

  交流内容体现父母对子女的关注点。调查显示,中国学生与父母平时主要交流的话题排前五位的是学习方面的(71.8%)、学校的事(69.6%)、自己的兴趣爱好(35.4%)、朋友的事(31.7%)和自己的将来(31.6%),美国中小学生依次是学校的事(58.4%)、自己的兴趣爱好(42.5%)、朋友的事(40.1%)、学习方面的(38.1%)和自己的将来(27.7%),日本中小学生依次是学校的事(76.7%)、朋友的事(52.3%)、学习方面的(42.3%)、自己的兴趣爱好(34.7%)和社会上的事(27.1%),韩国中小学生依次是学校的事(83.6%)、学习方面的(53.4%)、朋友的事(48.1%)、自己的兴趣爱好(44.0%)和社会上的事(26.4%)。 唯有中国中小学生与父母交流的首要话题是学习,而其他三个国家都是学校的事。相比中国和美国,日本和韩国的父母更多地与子女交流社会上的事。

  中国中小学生与父母平时主要交流的话题排第六位到第九位的是社会上的事(14.9%)、花钱方面的(7.4%)、其他(3.6%)和自己的容貌打扮(2.8%),相比之下,中国父母更关注孩子的花销,最不关注孩子的容貌打扮。

  是否喜欢与父母交流从一个侧面反映亲子的心理亲密度。调查显示,82.7%的中国中小学生很喜欢或比较喜欢与父母聊天,其中41.1%很喜欢,41.6%比较喜欢。仅比韩国(82.1%)高0.6个百分点,低于日本(88.4%)和美国(87.3%)。

  关于不喜欢与父母交流的原因,四国中小学生排在首位的各不相同,中国是父母不理解我(43.5%),美国是父母不让我提出不同意见(41.5%),日本是没想说的(33.2%),韩国是父母老说学习的事(37.4%)。被四个国家中小学生共同排进前五位的理由有两个:父母总说自己是对的和父母老批评我。还有超过两成中国中小学生不喜欢与父母聊天的原因是父母不相信我,选择率为22.9%,在四国中最高。

  在中国,尽管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家庭教育观念明显改善,意识到表扬有利于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但受到传统文化、社会竞争等因素影响,还是有一部分家长习惯以批评否定的方式来激励孩子。调查显示,84.8%的中国中小学生表示“父母有时表扬我”,与日本(85.0%)和韩国(84.5%)相差不多,比美国(79.0%)高5.8个百分点;88.1%的中国中小学生表示“父母有时批评我”,仅比日本(90.1%)低2.0个百分点,比韩国(77.7%)和美国(66.1%)分别高10.4和22.0个百分点。

  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 “80后”适值青春期,如今,他们成长为放不下手机的一代年轻父母,往往忽视了手机使用对亲子关系的负面影响。调查显示,57.8%的中国中小学生表示在亲子交流时,父母经常很专注地听,在四国中比例最低,比其他三国低0.5-24个百分点。8%的中国父母经常一边玩手机一边和孩子讲话,40.4%的中国父母有时一边玩手机一边和孩子讲话,合计有近半数中国中小学生父母有一边玩手机一边和孩子讲话的情形。

  学习是中国家庭亲子冲突

  最为集中的方面

  青春期孩子的独立意识增强,开始争取个人问题的管理权力,学习、生活等日常事务成为亲子矛盾的主要来源。调查显示,92.9%的中国中小学生与父母在一起感到很快乐或比较快乐,比美国低1.9个百分点,比日本和韩国分别高 1.6和3.6个百分点。不过,中国中小学生与父母发生过冲突的最多(82.1%),冲突主要发生在学习(55.8%)、生活习惯(43.8%)、家务事(25.6)、上网(25.2%)和对事物的想法或看法(21.1%)等方面。在学习方面与父母发生冲突的中国学生比其他三国多11—20个百分点。此外,观点分歧也是中国家庭亲子冲突较多的方面,穿着打扮、交友、隐私方面则分别是美国、日本、韩国家庭亲子冲突较多的方面。

  在我国,上网日益成为引发亲子冲突的重要原因之一。有些父母不能客观看待网络,潜意识里认为只要孩子上网就是在玩游戏。调查显示,57.5%的中国中小学生曾在上网查资料时被父母误解为玩游戏,比其他三国高8-23个百分点。这说明父母对网络存在思维定势,认为网络就是玩具不是工具,也表现一些父母对孩子缺乏足够的信任,因而引发矛盾冲突。

  其实,上网也可以成为促进亲子关系的互动方式。不过,调查发现,中国仅一成(10.5%)中小学生经常和父母一起上网查资料、玩游戏、看视频等,比其他三国低0.2-11个百分点。

  改善亲子沟通状况, 父母要做出更多努力

  调查还发现,71.5%的中国中小学生表示“父母听我诉说烦恼”,比其他三国低15-19个百分点。80.6%的中国中小学生认为“父母理解我”,比其他三国低6-12个百分点。经常和父母一起做家务、一起运动和一起读书的中国中小学生最多,经常和父母一起出去买东西、游玩、看电视和一起上网(查资料、玩游戏、看视频等)的中国中小学生最少。72.1%的中国中小学生经常与父母一起过生日,在四国中比例最低。91.3%的中国中小学生希望一家人尽可能一起吃饭、聊天、外出。

  中小学生期待什么样的亲子关系?调查显示,83.8%的中国孩子希望和父母的关系像朋友一样。但与此同时,仅40.4%的中国中小学生希望子女和父母各自可以做喜欢的事,互不干涉,比其他三国低21-32个百分点。中国中小学生既希望与父母关系平等但又不希望彼此独立,反映了中国孩子较强的依赖性。

  从调查结果来看,中国中小学生家庭的亲子交流状况不太理想。日常生活中出现亲子沟通不畅,主要原因还在于父母忽略或敷衍孩子、把批评指责视为交流、不了解孩子的需求等。因此,改善亲子沟通状况, 父母要做出更多努力。首先,父母要有平等真诚的态度,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孩子。其次,父母要提高交流的能力,尤其是学会倾听,孩子有烦闷等情绪时,先抚慰孩子的情绪再进行沟通,让孩子感到父母的理解,避免一开口就说教或指责。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对自主权的要求增大,父母们面对孩子的成长变化要主动进行调整,给予更多情绪上的认同、精神上的理解和情感上的支持、引导,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成长,建立亲密亲子关系、营造良好家庭文化氛围,为孩子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此外,父母也应该为孩子提供体验独立的机会,放手让孩子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有所监督但不要直接管束,把犯错误的权利还给孩子,尊重孩子的选择,鼓励孩子为自己的选择结果负责。

  实习编辑:黄歆悦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