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看到青蛙卵、蜂巢、草莓、莲蓬,以及各种细小成堆并且密密麻麻的东西时就会受不了,会出现恶心、头皮发麻、呼吸困难等症状,且轻重程度因人而异,这就是密集恐惧症。
密集恐惧症(Trypophobia)意为对孔洞的本能、非理性恐怖。这类患者对于密集排列、相对小的事物很敏感。
密集恐惧症患者并不是真正害怕密集呈现的事物,而是心理上的一种不舒适的体现。严格来说,密集恐惧症尚未被列入到焦虑障碍中,并不算是心理疾病的一种。有两种情况会造成密集恐惧症的发作。一是属于天生神经敏感的体质;二是由于后天的强烈刺激所导致的。
后天的强烈刺激所导致的密集恐惧症,是人类本能的对于危险的事物所作出的一些反应。如害怕危险的虫卵,被毒液沾染后皮肤上生成的疱疹,或是疾病后留在身体上的坑洞。当看到这些时,人们的心理上会产生无法辨别的混乱感,并且可能会表现出心理方面对此类物体的恐慌和不适感,会表现出恶心、恐慌、头皮发麻,进而逃离。
但为什么人们对于米饭、鱼子酱不感到恶心?这是因为从人类进化以来,这些东西已经被人类大脑系统认定为“安全密集物”,反之,所有可能引发强烈恶心感的东西,如老鼠、血迹、呕吐物,都会引起人们对于疾病的恐慌。
那么恐惧症是否可以克服呢?
那些自然界中所呈现的密集洞穴,在人类的眼中会显得格格不入,并且容易让人联想到危险的疾病。可以说,密集恐惧症就是一种心理暗示的结果。如果因为害怕而选择逃避密集物,这种恐惧观念会更加强烈,恐惧感也会随之增强。
克服密集恐惧症的方法是帮助患者找到一个出发点。如很多人害怕蛇,看到它就会联想到可怕的景象,时间久了,就会形成一个恐惧循环。克服密集恐惧症可以用情景替代法,用美好的意象来代替恐怖图像。可能一开始会感觉到不适,多次尝试后可能会有所改善。有些人的恐惧是没有缘由的,通过认知上和意象上的改变,或许会使恐惧感慢慢消失。以其反复的恐慌,不如放弃对恐慌的思考,将他置之不理。这样一来,即使恐惧感没有消失,也不会感到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