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了吗?-ZhiDaolema.com
资讯、健康、教育、创业、旅行

长平之战赵军失利,早在廉颇时期就注定了?这一点赵国完败于秦!

战国时期的长平之战是决定天下走势的一战,我们的印象是,赵括在换下廉颇之后,大改保守的战术,全线出击,结果40万主力赵军有去无回,赵括也成为了那个纸上谈兵的历史罪人,小编倒觉得,赵国的失败,早在廉颇时期就注定了。

长平之战赵军失利,早在廉颇时期就注定了?这一点赵国完败于秦!

的确,廉颇的战术没不错,秦军强大正面刚赵国军队不是对手,所以廉颇避其锋芒,坚城防守。秦军久攻不下士气必然下错,战力下降。赵国再择机而战。可惜赵王不懂,只求速胜。长平之战在赵王,在政治和战争的总方略上就败了。赵括只不过让失败的时间提前了。

长平之战赵军失利,早在廉颇时期就注定了?这一点赵国完败于秦!

秦的补给线更长,所谓的成都平原那时候还远在天边呢,从成都运粮过去够不够运粮的人吃还两说呢。秦是拥有两大粮仓,可那时秦的成都盆地才开发,再加上蜀道的难走运粮到长平的确不够运粮人吃的,不过蜀地提供兵源人力到是可能!现在考古发现秦简说明那时候关中的亩产量比赵国大五六倍,这才是秦取胜的关键!

长平之战赵军失利,早在廉颇时期就注定了?这一点赵国完败于秦!

不管哪个国家都有紧急军粮和常备军粮和战略军粮三种储备,第一种是缓急用一半够1万以上部队用7天左右,常备军粮每个县都设有粮食储存区用于日常驻扎军区粮食供给开支。战略军粮是以三年为一个标准用来备战和发生战争时候使用。

长平之战赵军失利,早在廉颇时期就注定了?这一点赵国完败于秦!

问题是赵国全国都没粮食了,赵国四战之地,农耕本就是弱项,秦国经过变法之后综合实力确实比赵国强,第三年的时候赵国借粮食都借不到,就换赵括背锅。当时赵国那形式换谁上都是死,而且纸上谈兵绝对是后人加的,因为赵括到死都没见过纸是什么样。

赵强在其军事实力可以和秦刚正面,慢慢耗就的看综合国力了赵国必败,廉颇的打法就是慢性死亡。 赵国都快打空了,借粮都借不到,秦从巴蜀运粮说明要死扛,赵怎么不败,让他自己都守不住 。而且缩短补给线基本上就是自杀,无人敢攻秦,秦退可守。赵国一旦退几步,国内舆论立即压过来,大将马上就是死,军队立刻就崩盘。 别的不说,赵军一退,就相当于放弃了有利地形,这是廉颇战术中至关重要的,如果没有险要的地形,赵军那里扛得住秦军呢?

一个最简单的道理,虽然秦国离得远,打个比方秦国有十块钱,长平消耗了六块,还有四块,赵国靠的近只要花三块,但是赵国总共只有三块,你说谁先崩溃,赵王不信任廉颇会把大军丢给他两年多?这不实在揭不开锅了,齐国那边明确回绝了赵国的借粮 。如果按赵军40万军队在外面打仗来算,他的粮草及其他补给是天文数字,你需要动用多少人去运输?那大概就是赵国人口约350万,李牧带兵至少15万(史书记载),打折后算10万,赵括打折后算25万,也就是说单两处兵力就有40万,一个350万的国家去除农耕人口和妇女、儿童及老人还能剩下多少?又需要多少人运送补给?运输后勤人员大概需要15万左右,算上路上的粮食损耗,怎么看都是难以为续了 。

赵国想打赢最好的办法就是坚守胜利可能非常大。但是外交的不足,而秦国让齐楚韩魏中立,不给援助,燕国更是在背后搞事情,让赵国不得安宁,这才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没有在外交上取得胜利,赵军依然是必败了,一种就是赵括式的快速自杀,一种就是廉颇式的慢性自杀。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