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众多名将中,只有这三位最别具一格。因为他们打仗时必须带着面具,不带面具便不足以震慑敌人。
第一位:兰陵王
兰陵王,姓高,名长恭,是东魏权臣高澄四子。由于生母地位低下,兰陵王早期并未受到重用。直到公元557年,才被授为通直散骑侍郎。之后,便平步青云,封乐城县开国公、进上仪同三司、封爵兰陵王。
《北齐书》《北史》记载他:“貌柔心壮,音容兼美”;《旧唐书》记载他:“才武而面美”;《隋唐嘉话》记载他:“白类美妇人”。可见,兰陵王有着一般男子所不具备的容貌,被后人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
兰陵王虽然拥有别的男子羡慕的容貌,但这也为他带来了苦恼。在那个地方割据,连年战乱的年代,作为王侯将相家的孩子,要上前线接受战争的考验。因为相貌俊美,与敌军对阵时,经常被对手轻视。
为此,兰陵王命人制作了面目狰狞的“大面”,每逢出战,就戴在脸上,以此震慑对手。兰陵王自从带上面具之后,便为北齐立下赫赫战功,特别是后来的“邙山大战”,兰陵王率领五百轻骑,突破北周十万大军重重围困。士兵们为此战而讴歌他,即后来知名的《兰陵王序阵曲》。
人生辉煌的顶点,往往是悲剧开始的起点。对兰陵王而言,最大的悲哀是生在了一个近乎变态的帝王家族。北齐自建国以来,短短二十八间,便换了六位皇帝,叔侄之间彼此折磨,兄弟之间相互杀戮,一个比一个变态,一个比一个短命。兰陵王虽谨慎行事,但依然无法改变自己功高盖主的命运。
公元573年五月的一天,后主高纬派使者徐之范看望兰陵王,礼物竟是一杯毒酒。兰陵王万念俱灰,将毒酒一饮而尽,毅然决然地离开了这个残酷的世界,时年三十三岁。兰陵王死后,北齐失去了军事支柱,四年后,被北周宇文邕所灭,高氏子孙被屠戮殆尽。
第二位:狄青
北宋一向重文轻武,除了太祖和太宗时期有一些大将才之外,其余时代,均无出色的军事之才。直到仁宗时期,才出现了一位出色的军事之才,他就是狄青,人称“面涅将军”。
狄青出身贫寒,十六岁那年,因哥哥与人斗殴,狄青代哥哥受过,被刺面发配从军。在军中,因善骑射,勇谋兼备,从一名小卒升为指挥史。狄青不光有军事才能,还是一位帅哥,《宋史》记载:“青每出入,辄聚观之,至壅路不得行。”
意思是说狄青每次出门,都会引起围观,造成道路拥堵。狄青的遭遇和晋朝帅哥卫玠十分相似,好在狄青抗压能力还不错,没有被看死,而卫玠就被活活看死了。狄青怕敌军嘲笑宋军无人,竟派奶油小生来打仗,每次作战都披头散发,戴上另人丧胆的獠牙铜面具。敌人见状,吓得三魂少了七魄。正因为如此,狄青屡立战功。
公元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反叛,在西北称帝,建立西夏。朝廷让狄青去对阵西夏,狄青也没让朝廷失望,在与西夏对峙中节节胜利,声震朝野。公元1040年,经尹洙推荐,狄青得到了韩琦、范仲淹的赏识。之后,狄青被破格提拔为枢密使,成为最高军事长官。
北宋一朝为了除去五代时期武人专政的弊端(宋太祖就是这样夺了后周天下),把重文轻武作为基本国策。狄青的突然升官,刺激到了满朝文臣,让仁宗罢免狄青。仁宗说:“狄青是忠臣”,但文臣们却说:“太祖岂非周世宗忠臣。”仁宗起初不管文臣们如何弹劾狄青,都不为所动,但经不住文臣们一直给狄青网罗罪名。
公元1056年,仁宗罢免狄青,出知陈州。狄青到陈州后,朝廷仍不放心,不时派人来监视。狄青想着自己戎马半生,对朝廷忠心耿耿,却换来这样一个结局,郁结难抒。第二年,便忧郁而死,时年四十九岁。仁宗知道他去世的消息,在宫中禁苑为他哀悼,追赠中书令,赐谥“武襄”。
第三位:扈再兴
扈再兴是南宋抗金将领,与兰陵王和狄青相比,扈再兴戴面具不是为了威慑敌人,而为了鼓舞士气。
公元1219年,金帅完颜讹可率数万人强行攻城,扈再兴招募敢死勇士带着铁面具,与金人对峙。金人被敢死队士气震慑,弃旗甲辎重,不战而逃。此事,《宋史》中有记载:“再兴募死士著铁面具,披毡,列陈以待之。金人计无所施而去,弃旗甲辎重满野。”
扈再兴终其一生都在抗金,每战都身先士卒,奋勇杀敌,以至积劳成疾而死。扈再兴名气虽不如兰陵王和狄青,甚至连史书对他的记载也不多,但他却是三个戴着面具作战的将领中,唯一善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