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部电影的片头字幕都少不了出品人、制片人、监制这些人的名字。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除了对编剧、导演、演员这几个职位比较清楚之外,其他的职务角色一律都按相关工作人员处理。
作为充满好奇心的百科君,决定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除了编剧、导员和演员之外,片头字幕里的其他人到底充当的是什么角色。
电影对出品人的介绍一般出现在片头字幕的第一幕,从出现的顺序就能判断这个人来者不善。能让自己的名字排在最前面的非富即贵。
没错,出品人就是给整部电影投资的土豪大款,整个电影背后的金主爸爸。
有时候我们还会看到“联合出品人”,这是出品人钱不够了,又给剧组找了一个后爸。
制片人是整部电影的发起人、带头大哥。制片人一般是整部电影的源头,是他产生的拍电影的想法,是他到处找大款投资,是他找编剧写剧本,是他找导演、找剧组进行拍摄。制片人贯穿整部电影的始终,串联起各个部门、各个环节。
互动百科里对制片人的解释:剧组的主宰,摄制组的最高权力者。全权负责剧本统筹、前期筹备、组建摄制组(包括演职人员以及摄制器材的合同签订)、摄制资金成本核算、财务审核;执行拍摄生产、后期制作;协助投资方国内、外发行和国内、外申报参奖等工作。
对于监制的名单介绍通常出现在导演名单前后。通过字面意思可以理解,监制应该和工程里的监理角色差不多,负责整个项目的监督和控制。其实两者之前差距很大,工程监理一般是作为第三方存在,而影片监制是制片人的执行人、代言人,相当于一家公司的CEO,他们负责电影的日常运作与策划。
从公司运作的角度来看,出品人相当于股东、制片人相当于董事长、监制相当于CEO。剧组里的导演、编剧、演员、摄影、剧务、剪辑相当于公司员工,只负责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到时领工资、拿奖金走人即可。
员工拍完电影就能拿到钱,那出品人、制片人、监制靠什么挣钱呢?当然是靠大家贡献的票房了。我们经常看到一部电影的票房动辄几亿、几十亿的票房,这些钱最终是怎么分配的呢?
要想电影卖的好,首先要让更多的人知道这部电影。这时候需要找一个发行人。发行人负责全方位、无死角、海陆空式的对电影进行宣传。
只宣传是不够的,这时候还需要找院线,尽可能的让院线加大排片力度。万事俱备就差观众买票进场了。
影片下线后,该算账分钱了。所有影片收入首先缴纳3.3%的特别营业税,及5%的电影事业专项资金。剩下的票房,电影院及院线会从中分走57%,中影数字发行代理费的名义分走1-3%,发行方分走10%左右,剩下的约33% 的总票房才归制片方和出品人。至于制片人、出品人、监制以及导演和演员内部如何进一步瓜分剩余票房,百科君就不得而知了。可以概括成一句话:“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