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了吗?-ZhiDaolema.com
资讯、健康、教育、创业、旅行

城市变网红,为什么招人反感?

大年初一,重庆九龙坡钟书阁书店。一大早,店员们就在门口拉上了警戒线,有序引导如潮的客人进场。

老赵就是长长队伍中的一员,家住附近又资深书虫的他,自书店开张后,隔三岔五地过来看书。没想到,今天光是进场,排队就排了老半天。

2019年新开张的钟书阁书店,凭借独特的装修风格,跻身重庆新晋的网红打卡点。每天,都有很多游客前来,书店里拍照的比看书的还多。

城市变网红,为什么招人反感?

老赵在漫长等待中逐渐失去了耐心,无奈地丢下一句:重庆这波网红热,啥时候是个头啊!

刚过去的2018年,无疑是城市集体走红、大爆发的一年。城市走红,听上去本是一件好事,城市的知名度提高了,旅游经济自然跟着往上涨。

但每次,当我们在文章中写到“新晋网红城市”、“下一个网红城市”时,总有当地的读者站出来说:求放过,别捧杀,不希望我的城市变成网红!

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城市变网红,成了一件招人反感的事?

城市变网红,为什么招人反感?

网红城市到底好不好,重庆人民最有发言权。在本月12日,抖音发布了《2019春节大数据报告》:重庆成为春节国内打卡量最多的城市,荣摘“网红城市”之魁,西安和成都紧随其后。

城市变网红,为什么招人反感?抖音《2019春节大数据报告》

2017年底,一条永兴坊摔碗酒的短视频在网络上蹿红,直接摔出了西安变身网红的职业生涯,网红城市的雄起就此一发不可收拾。

西安、成都和重庆,这三座天生自带网红基因的城市,接二连三地走红,长期霸占国内热门旅游城市的前三甲。

不难发现,这几座网红城市,清一色都是西部城市,北上广深集体凉凉,这绝不是偶然。

老一辈出行,最爱打卡著名的经典景点,比如天安门、桂林山水、张家界等,哪里出名去哪里,拍照还要自备丝巾。但是,年轻人不一样了,寻求猎奇感,哪里刺激去哪里,成了新的旅游潮流。

如果说,2018年上半年是西安强势闯入大众视野的一年,那么下半年,重庆无疑是最佳的后起之秀。

抖音上,酷似《千与千寻》取景地的洪崖洞、穿楼而过的李子坝轻轨、悬空行驶的长江索道,无一不推着重庆走向“魔幻之巅”。

城市变网红,为什么招人反感?

短视频时代,游客不再满足于简单拍摄几张明信片般的风光照,想方设法地找寻最独特角度,让景点酷炫动感起来,成为朋友圈里的“诗和远方”。

既然是“诗和远方”,当然要跟北上广深的社畜日常来点反差。西部地区独特的城镇风貌、地域文化,对于来自一线城市的旅游者来说,具有一股神秘的吸引力。

无论是“豪爽、痞子气满满”的江湖重庆,还是“市井生活气息”的巴适成都,抑或是有着“盛唐遗风”的西安,这些备受旅游者追捧的城市标签,还带着年轻人对简单、传统生活的追求。

人们对旅行的设定,从一而终,都是轻松有趣的。于是,人们的旅行过程,越来越像一场寻宝游戏:带着镜头在陌生城市里,记录大城市里少有的“奇观”。

大多数人的抖音短视频只有15秒,短短时间里,人们能展示的视觉,原本只是城市里很小的一面,但一旦走红,经自媒体的包装和曝光后,就会被无限放大,最终变成这个城市的经典符号,刺激更多的游客前来打卡。

城市,就是这样一步步被网红的。

城市变网红,为什么招人反感?

有了短视频等媒介的曝光后,城市就像明星一样,有了所谓的“城设”。从前的城市形象抽象、没啥概念,如今一个个变得生动又亲切。

西安不再只有兵马俑,更有盛唐遗风;成都不再是飘渺的天府之国,而是一座“来了就并不想走的休闲城市”;重庆同样从遥远的“山城”,变身一座“来了就走不了的魔幻8D城市”。

就算还没有亲身去体会,也早在各种社交媒体里,跟“网红城市”混成老熟人。但是,媒介虽然丰富了我们对陌生城市的了解,却同样也大大地限制了我们对城市的想象。

短视频盛行,每一座城市,哪个地方想出名,必须得上镜,要么拍照足够好看,要么录抖音百般酷炫。

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城市,喜欢折腾搞灯光秀。灯光秀能有多好看?来来去去,不过是在城市地标建筑,或江边桥上,搭配千篇一律的变色光彩。打卡的人,难道之前没有见过吗?

人们在乎的,根本不是现场多好看多震撼,而是灯光秀上镜啊!镜头下,不管是楼房还是桥梁,打上变幻绚烂的灯光,配上澎湃动感的背景音乐,整座城市的形象瞬间立马显得有人气、高大上。

城市变网红,为什么招人反感?

新晋网红潮州市,连续两年摘得“春节全国最拥堵城市”称号,无疑是 “抖音模式”下,凭借灯光秀走红的城市案例。(那城曾写过《潮州 | 新晋网红城市,还有什么是抖音里看不到的?》)

网红城市,说到底不过是游客期待的城市。外地游客刷抖音,看到的不过是城市1%的面貌,却巧妙地把它代入到剩下的99%的城市想象中。

一个短视频走红,一座城市被贴上标签,一种刻板印象就形成了,就会引发更多的游客,前往同一个地方打卡,复制更多的素材加以传播,加深原有的刻板印象。

这种传播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大到遮掩掉城市原来的全样貌。

比如重庆,在被贴上“魔幻”、“江湖气”的标签后,吊脚楼林立的洪崖洞一带,立马将标签“诠释”得淋漓尽致。

各类民营火锅店犹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从装潢到底料,蹭足了“江湖老火锅”的热度,极力迎合外地游客对重庆这座充满痞子气的城市想象。

只要坐在特意改建做旧的复古风苍蝇店形象的火锅店里,看着铁锅里的牛油底料在沸腾在冒泡,游客们就能坚信:没错,这就是最地道的重庆火锅味。

炫酷、夸大、上镜,这是城市走红的定律,也是媒介悄悄影响城市设计的思路,让城市变得愈加符合镜头传播中的城市形象。

重庆“穿楼轻轨”走红后,政府专门在站台楼下设计了一个超大型景观台作为最佳拍照地,可同时容纳五千人观赏打卡。

城市变网红,为什么招人反感?

毕竟时至今日,要想游玩重庆,如果不打卡这些传说中的网红景点,吃得再好玩得再嗨,也彷佛没去过重庆。

城市变网红,为什么招人反感?

网红景点,总是服务于跟这座城市有着短暂交集的游客,但城市,却始终离不开长期居住于此的当地人,尽管在爆红的抖音里,基本看不到与当地人相关的日常。当地人对自己的城市,丧失了话语权。

游客才不关心,洪崖洞到底是哪些影视作品的取景地,吊脚楼有哪些前世今生的故事,游客只关心,将网红景点悉数打卡,记录成为朋友圈和抖音里炫耀的资本。

春节期间,洪崖洞景区游客超载,部分路段实行交通管制,就有游客看见前方人多,挤不进去,伸手就把手机递给安保人员,拜托帮忙拍夜景。

城市走红,往往只需要短暂的爆发。但一场场狂欢过后,留给当地人的,却是层出不穷的烦恼。当地人当然不会拒绝自己城市的名声变得响亮,他们反感的是,城市走红后,带来的虚高物价、房价,还有时刻都堵在路上的交通。

城市走红,商家无疑是最直接的受益者。高人流量带来的红利,不管是美食、手工,还是搞民宿的,全都赚个钵满盆满。唯有生活在网红城市里的普通居民,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城市变网红,为什么招人反感?

原本,家楼下熟悉的小吃店关了门,不到两个礼拜,折腾成烂大街的粉红火烈鸟ins风的网红咖啡馆。原先,是消费10块钱就能吃到饱的米粉,如今是花30块钱都买不来的一杯咖啡。

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美食街,变成了一键复制粘贴的“南锣鼓巷”式小吃街,人不用走到里面去,也能想象得到街上卖着什么。什么铁板烤豆腐、印度飞饼、新疆烤串、特色酸奶,看上去跟当下这座城市一点关系都没有,都是“全国连锁”。

奋斗在二三线城市的年轻人,原本拼命几年,凑上父母给的赞助费,想在城市里买房付首付不成问题。如今,工资不见涨,房价早就噌噌噌地往上跑。不少新城市人好不容易做出的城市选择,一下子又迷茫了。

不仅买东西、吃饭变贵了,买房更加遥远了,生活在网红城市里,连上下班挤交通,都要耗费更多的时间精力。你赶着上下班,游客也赶着去打卡。一到周末或节假日,拥堵程度更是惨不忍睹。

城市变网红,为什么招人反感?

不管什么时候,短暂的、大量的游客涌入,都不符合一座城市原来规划与设计时的预设,公共资源很难在短时间内跟上。

换句话说,城市并没有为“走红”做好准备。政府只能在城市走红后,慢慢地完善配套服务。

城市走红,当地人大可享受名声带来的荣誉感、归属感,但甜头过后,更有说不清道不明的种种烦恼需要面对和忍受。其中的利与弊,难以用三言两语解释清楚。

只不过,即使是这样,你还希望自己的城市能走红吗?

赞(0)